互联网行业的反腐一直是外界关注焦点。7月25日,北京市检察院就此前开展的治理互联网企业商业腐败犯罪专项工作,介绍工作情况。
数据显示,自去年4月以来,北京全市检察机关办理了互联网企业商业腐败犯罪案件126件,涉及207人,主要罪名是行贿受贿、职务侵占。
21记者注意到,在北京市检察院列举的6起典型案例里,4起为职务侵占案,2起为行贿受贿案。从移送司法的案件判决结果来看,职务侵占罪的判决力度比较大,最高被判处了有期徒刑八年六个月,处罚金人民币35万元。
电商领域频发,基层“油水”多
北京市检察院介绍,从打击治理专项工作中,他们注意到互联网企业商业腐败犯罪有两大特点:一是与互联网业务紧密相关,二是涉案人员大多在基层。
以往的商业腐败犯罪主要集中在商品流转等关键环节,但互联网商业腐败犯罪与自身业务场景直接相关,涉及运营、流量、数据。北京市检察院尤其提到,电商领域是一大高发区。
比如,典型案例中的一个电商业务场景为提前获知促销信息。2019年,某科技公司股东赵某为了提前获知促销信息,先于其他采购商下单,向电商企业的销售人员陈某行贿超过22万元。收到钱款后,陈某单独给赵某发送低价商品链接,赵某最终从中获利了40万元。
典型案例里还提到了直播电商的账号维护,运营人员收钱帮主播加入“白名单”,受贿金额达到300万元;第三方派遣人员利用“先用后付”的滞后性,把客户贷款截留到个人账户中,转移超过18万余元……
在上述提到的几起案件中,行为人都是运营岗、商务岗的普通职员。北京市检察院表示,这是互联网企业商业腐败案件的特点。商业腐败的涉案人员不需要身处高位,往往位于基层、没有管理权。
“互联网企业通常采取简化层级的扁平化管理模式,一些负责具体业务的工作人员权利较大,手握资金额度也很高,所以非常容易滋生商业腐败的风险。”北京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陈禹橦解释,一些商业贿赂的权钱交易行为现在来看比较隐蔽,受贿方和行贿方有时候会形成利益共同体,也增加了发现查处的难处。
一些企业的廉洁风险防控风控薄弱,也为滋生内部腐败提供了土壤。北京市检察院表示,一些互联网企业在创业初期把更多资源投入到业务部门,内部反腐监管制度建设相对滞后。
像在一起2022年的典型案例中,只有负责电商运营的行为人一人,掌有公司账户的管理员权限。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,行为人得以多次把公司收款账户的资金占为己有。
下一步重点:继续协同治理
2022年底,马化腾在腾讯内部员工大会上,特别强调腾讯内部贪腐“触目惊心”。他在线上会议里说,自己看完调查结果才明白,为什么很多业务做不起来——“因为这么多漏洞在被掏。”
反腐整顿在近几年逐渐引起互联网大厂的重视。从2021年开始,各个大厂开始系统性公开每年的反舞弊调查:抖音集团近期发布的通报显示,去年查处内部的舞弊类违规案件177件。23人因涉嫌违法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,占比达近13%;美团、腾讯2023年通报中,涉案内外部人员共计超过200名。
陈禹橦表示,北京市检察院已经对互联网企业制发过多份检察建议,对重点岗位人员的廉洁风险,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建议。也希望通过这些溯源治理信号,让更多互联网企业意识到内部廉洁机制的重要性。
检察院也在执行互联网企业商业腐败案件的“一案多查”要求,建立商业贿赂犯罪案件数据库,通过内外部数据比对碰撞,追诉漏罪漏犯。同时审查是否有其他的违法犯罪线索,将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,及时把发现的线索转移给相关部门。
对于下一步检察院的行动重点,北京市检察院表示,治理互联网企业商业腐败犯罪工作是“检察护企”的专项行动之一,也是为了维护民营经济的环境和公平市场秩序,会继续推进该行动。具体来说,检察院会聚焦到“维护合作”、“流量分成”等互联网企业商业腐败高发领域,并以新修订的《公司法》实施为契机,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、重点企业的沟通,形成协同治理的合力。
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 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,谢谢!